獅子山下紫荊艷 且看下個二十年

有人說,如果回歸后的香港是一個初生嬰兒,該怎么形容現(xiàn)在的她?20年過去,這個寶寶已經成長為青春少年;蛟S她曾經歷了“被呵護期”“自我探索期”“自我懷疑期”“發(fā)育期”和“反叛期”,而今天的她,正處在一個“自我認知期”。
如何完成自我認知?在繁復的世界中慎思、明辨、篤行而已。這座開埠已經接近200年的都市,經歷了太多的風雨滄桑。隨著滄海桑田的變換,歷史來到了1997年。以這一年作為斷代,新的香港如今已二度成年。20年的成功,正驅動著這個年已弱冠的特區(qū),步步邁向而立之年。她有著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,亦會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。
從《公元1997》,到《始終有你》,再到《香港·我家》,10年一個刻度,我們品著動人的旋律,感受到香江脈搏新的不息的跳動。下一個10年和20年,700多萬支香港的靈魂之筆,將抒寫出怎樣的動人詩篇?
七一前夕,在位于香港中環(huán)半山上亞厘畢道的禮賓府,時任香港特首梁振英向外界介紹他眼中的香港新機遇。禮賓府墻上,“香港明天更好”6個大字格外引人注目。這6個大字也正是香港人對這個城市未來的信心。
香港交易集團行政總裁李小加也堅定認為,香港未來的輝煌之路才正開始!按鬄硡^(qū)”和“一帶一路”建設如鳥之雙翼,車之兩輪,將為香港未來數(shù)十年提供源源不絕的發(fā)展動力。李小加說,這一切有個前提,就是對“一國兩制”的不懈堅持。很多港人鐘情《光輝歲月》里面的那一句:“風雨中抱緊自由!钡珓e忘了,流在心里的血,同樣澎湃著中華的聲音!耙粐鴥芍啤笔窍愀畚磥戆l(fā)展的最大優(yōu)勢,一方面,獅子山觸得到長城,血脈里感應;另一方面,明艷紫荊風中爭勝,找對了路徑。正是有了“一國”與“兩制”的和諧呼應,香港總能披荊斬棘、風雨過后見彩虹。
猶疑觀望的語境早已成為歷史,“一國兩制”的宏篇已經繪就。要不要繼續(xù)搞搞新意思?除了馬照跑、舞照跳、股照炒,港人的生活方式和社會進程當然要與時俱進。
香港未來20年的發(fā)展,除了中央政府對特區(qū)的支持,同樣也少不了年輕一代的打拼和努力。畢竟,人生代代無窮已,弄潮兒向濤頭立。只有支持青年群體的創(chuàng)造性,發(fā)揮他們的才華,紫荊花持續(xù)綻放的過程中才能新意迭出。有了創(chuàng)新的源頭活水,他們同樣可以與時代一起偉大。
與回歸同齡的香港人,已經從春田花花幼兒園里的麥兜,成長為青春傲人的春嬌與志明。三十而立,四十不惑,時光再轉20載,他們鐵定是“東方之珠”里最耀眼的那束光。別忘了,在香港奇跡變成中國奇跡的今天,“回歸一代”的舞臺只會變得更大。
香港面積是1104平方公里,而祖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每一寸,都是香港“回歸一代”的用武之地。今天,香港的一馬當先變成了中華大地上的萬馬奔騰,“東方之珠”不再孤獨,整個中國都燦爛起來。
如果說,前150多年,“香港奇跡”的秘訣在于打開了海洋文明的出口,是對中西方文明、對自由觀點和市場的巨大包容力。那么未來20年,再次創(chuàng)造香港奇跡的關鍵,應當就在回身擁抱綿亙幾千年的中華文明,踏實做一個“超級聯(lián)系人”。
所以,盡可以伸出雙手,唱出熱情,擁抱彼此夢想;盡可以停留凝望,讓眼神訴說衷腸;盡可以擁有彼此的真心和面孔,讓這片土地愈加豐美輝煌。明天會更好,且秉持善意和初心,不妨獻出虔誠的祈禱。
新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經清晰描繪了未來的香港。在她眼中,未來的香港是一座安居樂業(yè)的優(yōu)質城市——有歷史建筑、文化藝術設施,供市民享受及提升人文素質;也可以郊游、踏單車,擁抱大自然;香港兒童都能享受相同的學習機會;每個有困難的家庭都可以得到支持,每位受助市民都有自主的空間;有能力的人都有機會就業(yè),人人都可以享受到經濟增長的成果……
行穩(wěn)才能致遠。讓美麗香港,拓闊世界空間。讓美麗香港,新添光輝年華。
這正是——
獅子山下,東方之珠。廿載花盛,而立在途。鳥振雙翼,車啟兩轂。行穩(wěn)致遠,初心不渝。
分享讓更多人看到